导读:
9月23日,“新兴地产发展高峰论坛暨江苏东方地产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在江苏省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上首次出现的“新兴地产”提法,引发与会者热议。刘志峰、顾云昌、胡志刚、郭井立、李德智、刘宇庆、郑淑全、周才炳、卢勇、吴旭辉、周琦、吴翔华等业内重量级专家从新兴地产的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中国养老产业如何健康发展?民营资本进入养老行业现状如何?在“首届新兴地产发展高峰论坛”主旨演讲环节,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龄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中国太阳城集团董事局主席朱凤泊发表了《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利与弊》的主题演讲,对新兴颐养地产的当前发展态势及民营资本如何进入养老产业作了详细解说。
以下为朱凤泊主任在“新兴地产发展高峰论坛暨江苏东方地产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上的主旨演讲实录(有删减):
朱凤泊:民营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利与弊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1年至2020年,202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3亿,这是快速老龄化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21年至2050年,这是加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将超过4亿,达到30%以 上。第三个阶段从2051年到本世纪末是重度老龄化阶段,这个阶段是严重的高龄老龄化,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挑战。
从2013年至今,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颁发了61个文件,鼓励养老产业发展,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的消费将超过4.3万亿。
这行业看起来前景很好,就现实来讲,养老机构的经营现状并不乐观。行业有潜力,撬动却很难。养老行业并非单一行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把日常消费、医疗养护、康养旅居等兼顾发展。
据统计,现在全国养老机构达四万家,将近700万张床位,实际入住率仅48%,能够实现盈利的不到20%。从这个比例看,养老机构大多处于亏损状态。
民营资本进入养老行业有哪些利弊?从政策层面讲,我们得到了政策的支持。民营企业都是拿自己的钱来做事,所以用心尽力,办事效率高,特别是民企船小好调头,动作快,市场上出现新的特色服务,老年人有新的服务需求,民企可以很快增加相关服务内容。
北京太阳城占地42万平方米,我从2000年拿地开始建设,一共分为两大块:一是给买房的老人提供养老服务,二是机构养老。无论哪种形式入住太阳城,都可得到健康、半失能、失能、临终关怀四阶段医护型全程化持续照料,这都是我们民企养老机构具有的优势。
但民企养老行业弊端也很明显,商业盈利模式大多不清晰,市场竞争不公平,金融机构贷款难度大,支持政策很难落地,尤其是一些依法行政欠缺,很少能够招到高层次的人才,使我们很难打开局面,经营管理提升较难等等。
我涉足养老产业已经17年,也在全国辅导很多养老项目,目前签约43家。根据多年的践行经验,我总结出用英文字母“W”说明中国养老行业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W的第一步从高点向低点走,高点是什么?拿了地贷了款,要投入,设施建好了,面临的是还贷。由于资金受到挤压,很难把运营管理组织起来,所以在建成之初就进入了W的第一个低谷。
W的第二步是向上运行。抗过了第一个风险,靠团队建设打造、运营管理市场,可能从低谷走上来向高点出发。太阳城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第一位老人入住,到第一栋楼开业,一直到全住满。踩在高点上,太阳城养老公寓实现了很好的盈利。
从这个高点,遇到挑战后又开始下行。比如现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互联网+等等,这些新事物新技术如何运用在养老行业?还有来自决策的挑战,品牌形象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上市公司、国企、央企纷纷涉足养老产业,大的战略资本开始注入这个行业,不断并购一些做的好的养老机构,通过并购做提升,没有被并购的民营养老企业就处于低谷状态。
怎样才能再次走向高点?我总结要实现四化:
第一是轻资产化。民营资本进入养老行业要走轻资产化,用运营服务去做发展,而不是一味拿地搞建设,小而全,大而全。
第二要多元化。市场面临着新的转型,养老机构要多元化。
第三是乡村化。在自然人文与交通等资源丰富的区域,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发展旅居康养服务,与城市社区联动打造新型养老方式和旅居康养项目,提供一系列养老服务。
第四是资本化。民营企业一定要有资本思想、金融思想来引领。联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本运作的目的,达到预期。如果要完整实现两个“V”第二次胜利,要瞄准最终的这一场战役。
★文章内容图片均摘编整理自“新兴地产发展高峰论坛”演讲实录。
上一条:郑淑全:房地产精准营销新法 下一条:东南大学李德智:时代变革下的新兴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