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热点透视

联系我们
  • 感谢您对东方地产的关注。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意见请联系我们。

东方热点透视
 
 
郭井立院长:“城市更新”深度分析与行动探讨

导读: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围绕城市更新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八项工作任务以及六项加强支撑保障措施,为我国未来 5 年的“城市更新”指明清晰方向、明确目标任务。这份行动方案中诸多重要内容呈现创新提法,通过系统学习与梳理,我们提炼出 8 个核心关键词,展开深度剖析,并紧密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现状,探讨切实可行的实操措施,期望与各界共同交流分享。

郭井立院长:“城市更新”深度分析与行动探讨

关键词1

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

1、深度研究分析:过去城市开发建设多侧重于增量扩张,而如今城市发展逐渐步入存量优化阶段 ,转变开发建设方式迫在眉睫。传统的大规模扩张式开发不仅面临土地资源紧张、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还难以满足人们对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的需求。因此,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至关重要,通过城市更新,对现有城市空间进行重新梳理、整合与优化,能够更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市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的转变。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需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

2、实操措施探讨:在城市更新项目规划阶段,引入多学科专业团队,从城市设计、生态环境、交通规划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考量,制定科学合理的更新方案;加强对城市更新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项目立项、建设实施到运营维护,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大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例如推广 5G 网络覆盖、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等,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硬件支撑;鼓励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在城市更新中的应用,提高建筑的节能、环保性能,助力打造宜居城市。建立多方参与机制:鼓励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城市更新。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和提供公共服务,企业承担项目建设和运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居民积极反馈需求和建议。

郭井立院长:“城市更新”深度分析与行动探讨

关键词2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1、深度研究分析:宜居城市强调以居民需求为核心,致力于营造舒适、安全、便捷且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韧性城市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提升城市的抗冲击能力与自我恢复能力,保障城市的安全稳定运行。智慧城市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升级,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三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宜居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目标,韧性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2、实操措施探讨:宜居环境建设:加大对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注重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街区与公共空间。韧性能力提升:开展城市风险评估与灾害隐患排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

郭井立院长:“城市更新”深度分析与行动探讨

关键词3

不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1、深度研究分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往往只注重表面的形象展示,而忽视了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居民的切实利益。这种做法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还可能引发群众的不满,损害政府公信力。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就是要充分考虑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文化特色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的城市更新策略。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则要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合理安排资源,避免过度举债和盲目投资,确保城市更新工作能够持续、稳定地推进。

2、实操措施探讨:建立科学的城市更新项目评估机制;在项目决策前,对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估,避免盲目上马项目;加强公众参与,通过召开听证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对城市更新项目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项目符合群众需求;完善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将城市更新项目的实际成效、居民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指标,引导政府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审计监督,对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审计,防止资金浪费和滥用。

郭井立院长:“城市更新”深度分析与行动探讨

关键词4

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

1、深度研究分析:以往一些老旧小区改造后,由于缺乏长效管理机制,出现了设施损坏无人维修、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导致改造成果难以持续。完善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是巩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成果,提升居民居住品质的关键。通过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可以实现小区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确保小区的各类设施设备能够长期正常运行,维护良好的居住环境。

2、实操措施探讨:在老旧小区整治改造过程中,同步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制定小区管理规约,明确小区居民、物业企业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引入专业的物业服务企业,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信誉良好、服务质量高的物业企业进驻小区,提供专业化的物业服务;设立小区维修基金,专项用于小区公共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保障资金来源稳定;加强对物业企业的监管,建立物业企业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对物业企业的服务质量进行考核评价,对服务质量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整改或更换。

郭井立院长:“城市更新”深度分析与行动探讨

关键词5

不搞大拆大建,“一村一策”、“一屋一策”

1、深度研究分析:大拆大建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还可能破坏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和邻里关系。老城往往承载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是城市的宝贵财富。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一村一策”、“一屋一策”则强调根据不同村落、不同房屋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更新改造方案,充分考虑其独特性和复杂性,做到精准施策,既能实现功能提升,又能保留原有特色。

2、实操措施探讨:开展全面的城市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对老城、老旧街区、传统村落等进行详细摸底,建立文化遗产档案;制定严格的城市更新规划,明确禁止拆除和限制拆除的区域和建筑,划定保护红线;组织专家团队对每一个需要更新改造的村落和房屋进行实地勘察和评估,根据其建筑结构、历史价值、使用现状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更新改造方案;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确保按照既定方案进行施工,防止擅自拆除或破坏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和设施;探索多元化的更新改造模式,例如采用微改造、有机更新等方式,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功能优化和品质提升。

郭井立院长:“城市更新”深度分析与行动探讨

关键词6

城市更新项目给予金融支持

1、深度研究分析:城市更新项目通常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仅靠政府财政或单一的资金来源难以满足需求。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渠道,能够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缓解资金压力,推动项目顺利实施。超长期特别国债具有期限长、利率低等优势,可以为城市更新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能够将不动产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强的金融产品,吸引社会公众投资,盘活存量资产,拓宽了资金筹集渠道。

2、实操措施探讨:政府部门制定明确的城市更新项目金融支持政策和标准,明确符合条件的项目范围和申请流程;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建立城市更新项目融资对接平台,促进金融机构与项目实施主体的沟通与合作;对于发行 REITs 等创新金融产品的项目,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发行成本;加强对金融产品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使用;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针对城市更新项目的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例如提供项目前期咨询、融资方案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郭井立院长:“城市更新”深度分析与行动探讨

关键词7

完善城市更新制度政策

1、深度研究分析:城市更新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统一的制度政策进行规范和引导。住房城乡建设部作为牵头部门,具有丰富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经验,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完善城市更新制度政策,能够明确城市更新的目标、任务、流程、标准等,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实操措施探讨: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开展城市更新制度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形成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政策体系;建立城市更新工作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城市更新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根据城市更新工作的实际进展和反馈意见,及时对制度政策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不断适应城市更新工作的发展需求。

郭井立院长:“城市更新”深度分析与行动探讨

关键词8

建立健全城市更新机制

1、深度研究分析: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文化特色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城市更新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模式。支持地方因地制宜进行探索创新,能够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城市更新策略和机制。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机制,包括项目决策机制、实施机制、运营管理机制、监督评估机制等,能够保障城市更新工作长期、稳定、有序地推进。

2、实操措施探讨: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开展城市更新试点工作,在试点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城市更新模式、机制和方法,总结经验教训;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储备库,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分类储备,按照轻重缓急有序推进;完善城市更新项目决策机制,引入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建立健全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监管机制,加强对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按照规划和设计要求顺利实施;建立城市更新项目运营管理机制,明确运营管理主体和责任,制定合理的运营管理模式和收费标准,保障项目建成后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上一条:郭井立深度解读:2015与2025城市工作会议要点,探寻城市发展新密码! 下一条:郭井立: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知房地产市场运行本质的三重境界
江苏东方地产研究院登记号:苏民审成登【2017】5号
江苏东方地产研究院网站 Copright 2017-2018 苏ICP备20023281号-1
联系电话:025-84405369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山东路147号大行宫大厦8楼 邮编:210050
Top